叨不停,向将士们灌输着“百姓养兵”的理念。
政治思想,这是陇右军区别于同时代各地军队的最大不同。
寻常兵卒当兵,只晓得军饷从军中领取,哪怕有通透之人知晓粮食是从百姓身上征收的,却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对不起百姓的。
但身处陇右军中,不仅每日会被将领们以各种“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的话述洗礼,时常休息时,也能听到各种军民友爱的故事话本。
长此以往,军中的兵卒自然就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更别提陇右军中的“三纪律、八注意”等军规所编成的军歌了。
军政一把抓,这是刘继隆自率军落户兰州以来,陇右军内部长期保持的习惯。
唯一缺少的,便是主管政治思想的官员。
对于这点,刘继隆本是想要等待临州大学学子陆续毕业,让他们体验过了“吏农兵”三种职业,六年经历后,再将他们编为主管军中政治思想官员的。
只是时局变化太快,如今即便是李阳春、马懿等第一批毕业的学子,也还在以直白的身份在各地衙门任职。
以当下的速度,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这些学子才能陆续毕业,成为刘继隆需要的那批人。
在此之前,军政都需要将领一把抓,而这些将领出身大多不好,都是在吐蕃治理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处理事情的手段太过粗暴和激进。
哪怕他们自己也在教导中学习了十几年,但顶多也就是懂得保境安民的道理,不会侵扰百姓罢了。
但若是想让他们连带着做百姓的工作,这就很困难了。
饶是如此,这也让陇右军全体上下,有了远超同时代军队的思想。
“刺啦……”
当校场的将士们在操练时,军中大庖厨内的大铁锅也发出了滋滋冒油声。
五十口铁锅整齐划一的翻炒起来,香喷喷的肉香味不断传出。
“今日吃的是黄菜炒猪肉,每个将士份额都是四两,另外还有炒野菜和羊骨煮萝卜。”
“平日里操训,每三日一大操,每日仅训练上午,肉食以午餐为主,保证每人四两,晚餐则每人三两。”
“肉食按照七曜日变化,主要以羊肉、猪肉、鸡肉和鸭肉为主。”
大庖厨里,刘继隆带着高进达、崔恕、李骥等人紧跟曹茂脚步,听着他讲解军中伙食。
生产力决定一切,其中也包含了军队的操训。
陇右军中的战兵,每日仅有不到半斤的肉食,以及管饱的蔬菜和粟米饭。
饶是如此,也只能做到每天上午训练,每三天才能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