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等倒是可以安排他们做这类生意。”
“他们既然能驱赶牧群南下,那最好便驱赶牧群或运送家禽及活猪随军出征,同时向军队所驻之地买卖蔬果肉食,直供军队。”
“若有兵卒想要额外买肉,也让他们便宜些卖给兵卒,保障些许盈利便是。”
安史之乱前,商队常常驱车跟随唐军,唐军攻下城池后,不便携带的战利品便会贩卖给这些商人。
这本来是件不错的事情,只是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加上各军军纪渐渐败坏,便是随军商人都有被抢的风险,于是许多随军商人便都纷纷转行了。
以陇右军的军纪,成立这样的商队倒也不怕有人会抢东西,而且他们还能为军队解决部分补给问题,倒是可以施行试试。
“我等领命!”高进达等人先后作揖应下,而这时也到了饭点。
解散的钟声作响,刘继隆等人各自拿着碗,打了饭菜后去往牙门坐下。
待吃饱喝足,刘继隆才继续询问起了陇右军的后勤事宜。
总的来说,陇右都护府治下有大大小小四十二处牧监,每处牧监包括牧马、牧羊,包山养鸡、养猪等养殖事物。
养殖牲畜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从先秦开始,便有王室圈地养殖家禽或牛羊来供王室解决口腹之欲。
到了汉代,民间也开始出现圈养,而北魏时期的圈养法也完全成熟了,圈养技术的成熟也为大规模养殖提供了必要条件。
贾思勰在写齐民要术时,就曾具体分析过散养和圈养的利弊。
他反对任之树林的散养,提倡圈养,本质上是为了速肥,这种与单纯为了自己吃已经不同了,主要是用来贩卖给百姓。
所以在他书中,有从选种到育肥再到做饲料等多方位的讲解,简直就是在教导百姓应该如何圈养家禽来发家致富。
也正因如此,南朝时期便有不少百姓通过专门圈养家禽,专门养鸡卖鸡蛋致富,从而发展成为庶族的例子。
陇右的牧监养殖家禽并不稀奇,比较稀奇的是陇右的养猪场。
昔年整个河陇地区凑不齐三千头猪,而今十几年过去,陇右大小四十二处牧监治下的肉猪,便不下三万头。
这还是官营,专供衙门和军队食用的数量,民间的肉猪数量则更多,说是五倍也毫不夸张。
不过相较于陇右一百二十万的百姓数量,这点肉猪数量还不够看。
哪怕陇右的土地矛盾近乎没有,生活十分富足,但百姓买肉也仍旧需要思量再三。
一亩土地的产出,经过交税后,所能留下的不过七十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