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准确性了……”
然而,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坐在前面的姜宗霖和陈宏同时眼前一亮。
俩人虽然刚才争论得很凶,但平日里关系其实还校
目光只是交汇的一瞬间,就看出了对方想到了跟自己一样的地方。
最后,还是姜宗霖率先开了口:
“96年的时候就能提到复现飞行条件这个法,看来常院士还真是从那时候就对高超音速问题有过研究啊……”
其它还蒙在鼓里的人这会也顿时醒悟过来。
实际上,常浩南当年刚刚重生,脑子里大部分还是上辈子和jf22风洞项目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撰写那篇论文时,几乎是本能性地就写出了一些在当年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的专有名词。
严格来,应该算是失误。
然而过了近十年之后再回看,反倒成了他具备十足前瞻性的证据。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了属于是。
……
就在众人之间的讨论重新热烈起来时,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从外面的走廊传来。
其中还掺杂着于鸿儒院士洪亮的笑声。
显然,他们刚才一直讨论的正主,已经到位了。
果然,仅仅几秒钟后,两扇房门被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拉开,以于院士为首的一行数人出现在门外。
而旁边一位明显年轻的,显然就是常浩南。
“常院士,你先请。”
“您请……”
随着一番客套,二人一前一后进入会议室。
桌边的十几人也紧跟着起身,以示欢迎。
好在会议桌宽度足够,常浩南便直接加了张椅子,落座在于鸿儒旁边。
形成了两个首位的布局。
至于同行的其余几人,都是常浩南的安保和随行人员,并不参与本次会议。
各自落座之后,于鸿儒很快重新进入了正题:
“常院士今来的正好,我们所的两位得力干将,刚才还在讨论超高速风洞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他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示意了一下会议桌两边的姜宗霖和陈宏:
“现在,上级既然要搞实用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那不如就由你这位‘评委’,来指导一下我们后面的工作?”
尽管上级在口头通知当中并没有明确整个项目到底以哪个单位为主,但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而言,肯定是要让风洞去配合飞行器的研发,而不是反过来。
况且刚才在路上,于鸿儒也已经听,上级正是在听过常浩南的报告之后才做出了上面的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