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第六级官大夫。
而在赵基这里,官大夫对应的是百人督;实际上领这份俸禄的是队官级别的初级节从虎贲。
百人督往往一杠三星,资深者两杆一星,授虎贲郎中之职。授军田一千七百亩,以及两千二百亩。
若没有军田招租,节从虎贲此前年俸二百石;对比下来后,在赵基这里可以拿六百石。
如果遇到丰年,分成更多;当然了,若是灾年,分的也少。
赵基加重提升了节从虎贲、虎贲郎中的军田配比,增加他们的收益;再往上军田增长则是一级二百亩,降了下来。
中高级军吏,不缺这点收入。
而节从虎贲以下的高级虎步军士,三道斜杠,也只是三百亩军田,军田年租收入二百余石;也远远高于汉军屯长、百石乡吏的斗食吏。
年入二百石,可以脱产养活自己、妻子,与两个孩子。
虎步新兵授军田从五十石,七十五石,百石,也足够夫妻两个吃饱。
编为虎步新兵,还会授发户田、口田;如果是单身军士,这些田地也能自行租出去,可以拿到三成田租,足够维持本人脱产生活。
所以军田授发,只是给额度,不给实际经营权。
军田额度,决定了当年的分成收益。
户田是固定的,只有五十亩;家庭不绝嗣,就能一直传承下去。
口田则是临时调拨,选择坡田或瘦田。
当退役后,就收回口田,只保留户田;若是子弟接替入伍,继续保留;阵亡或残疾,保留十年。
这两种田地,才是真正能自己耕种、经营的;不想经营的话,也能自行招租。
吏民私田招租,年租不能超过三成。
整个军田分配制度,如同一个纺锤一样,两头细中间粗。
中高级军吏不靠军田、年俸过日子,战利品分成才是大头。
为了强化对各县的控制,户田、口田都是扎堆分发,使百余户军士能聚集生活在一处,形成一个小型军事据点。
为避免其他问题,同据点的军士,会分配在不同的编队里。
这样的据点,赵基称之为庄,规模更大有三百余户的要地,称之为镇。
而分给他们的军田,名义上属于本县;一个县有多少官田,就能安置相应比例的军户。
越是富饶的县,安置的军户也多,镇压力量同比例提升。
这些军户又在本县扎堆居住……也能监视本县,谎报灾情、减免田租收益的事情,基本上也能杜绝。
总之,赵基的设计之下,军户据点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