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网络,将勒住各县,汲取各县的收入以养军。
但这需要时间落实,明年征讨关中,赵基就不准备征调多少大军。
此前他在外征战时,贾诩已完成了太原田亩统计。
就现在太原境内,除去匈奴人的牧区、耕地外,余下土地有明显的富余现象,足够分配、使用。
正是因为这样,孙资这些残留入仕的格外忧虑。
不管是他们,还是后续的移民,都在等待新的征兵令。
可是上党一战,虎步军损失有限;后续常山、陈留两场战斗,反倒带回来许多从属武装。
虎贲有限,赵基还想着压缩虎步军规模,哪有继续扩编虎步军的心思?
因此在虎步军、州郡兵体系外,又建设了大司马五部营。
五部营的主力兵员,就来自上党、常山、陈留作战时招揽的徒属,并混编了一些虎步军精锐。
五部营还没有彻底整顿顺畅,但也在授田范围内。
而州郡兵……很可惜,选入郡兵,州兵,只是有了入选虎步、五部营的资格。
所以州郡兵,并不授军田,只是有户田与口田,能保证每家最少百亩土地。
此前普通百姓,原来多少土地,现在还多少土地。
被解放的各家仆僮,奴仆,此前没有土地,现在依旧没有土地。
这些人只能承租官田,想要获取土地,参加县兵、郡兵、州兵,层层选拔后补入虎步军、五部营兵,就能获取军田,并有军功入仕的机会。
对一个平民百姓来说,只要能升到节从虎贲,仅仅是每年六百石的年收入,就能养三五匹马,两三头牛,还能供子弟读书。
六百石的年收入,等同于中等县令的收入,比小县县长四百石收入还要高。
这也意味着,每一个跟随过赵基,受领节从虎贲以上职衔的军吏,都将拥有一笔稳定的年收入。
足够的时间沉淀下,每个人都能发展壮大自己的小家庭、小家族。
此前阵亡、伤残退役的虎贲,有子弟接替的,按子弟职衔来补;若绝嗣,则限定十年时间享受军田待遇。
至于前后几次抓来的俘虏,自然不可能让他们直接转正。
青壮年俘虏可是十分宝贵的低成本人力,赵基舍不得提升他们地位,也舍不得他们被随意浪费、消耗。
这些人已经投到大陵、平阳冶炼场、煤场,去挖煤、挖矿、砍树、烧炭。
也就高干、袁熙、牵招这样的高级俘虏能免除沉重体力劳动,被软禁在晋阳,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想白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