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缺乏信心。
使得此刻的毌丘兴,不仅是刘表的座上客,也是荆襄大姓、名士的座上贵客。
毌丘兴跟着赵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宴席之间几十人聆听,毌丘兴偶尔爆料一些大司马应募虎贲之后的壮举、名言,有意无意之间给赵基培养了很多仰慕他的青年士人。
至于大司马应募虎贲之前,那也是难得的孝子啊。
河东大饥,大司马单人入稷山深处狩猎鸟兽,以补家用,山中盗匪感闻大司马孝行,又知大司马骁勇素有大节,故不做迫害。
于是码头边,万众瞩目之下,毌丘兴、王粲、裴潜、桓彝、司马芝、习竺等年轻一代士人组成使者团队乘船渡过汉水。
北岸张辽掌握主动权,见状立刻就有骑士前来迎接。
田豫所部已经被吕布拆了,张辽这里也补充了二百余骑士。
这样拆来的骑士,张辽也不会委派什么重要差事。
这些人是幽州豪强子弟,可以暂时迫使他们屈服,却很难让他们忠诚。
除非抓到他们的家眷、软肋。
所以目前在张辽军中,也就做一做日常巡查的工作,斥候、前锋这样的任务,轮不到这些人。
目前处于磨合期,相互能看顺眼,以后才有更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豪强子弟普遍有自己的意志,不是说打散了立刻就能消化。
相互不认同,强扭在一起,能相安无事就不错了。
一个优秀的将军,肯定要懂政治,要调解麾下的矛盾,要平衡同僚之间的关系。
对外战争时期,也要善于捕捉敌人内部的矛盾。
你不懂政治,对方有矛盾摆在你面前,甚至对方有人来找你进行投效,你也无法断定虚实真假。
张辽显然是一位优秀的将军,对战争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荆州,他与高顺的意见是一样的,拿对方的粮食就可以了。
哪怕是南阳,也只是暂时栖身之地。
天子、公卿久居南阳,会失天下之望。
渡过眼前的粮荒难关后,肯定要兵出宛口,要么归于雒都,要么继续待在许都。
南阳利于守,却不利于攻。
朝廷如果失去攻击力,那朝廷的威势会快速垮塌。
天子在赵基手里时,朝廷权威快速高涨的原因就在于赵基反手就灭了白波诸将;当时的公卿乱折腾,也弄没了卫、范两大姓,赵基也没少剪除河东不听话的豪强。
后来太原、上党大姓豪右的血泪,更是助长了朝廷的威势。
高干、袁熙的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