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覆没,更是将这种威势推升到了极点,使得袁绍都不敢轻易与赵基决战。
各地服从于朝廷的根本逻辑就在于暴力!
吕布怎么折腾南阳大姓都没问题,唯独不能失去对外威慑力。
而进攻荆州的话,一旦陷入战争沼泽,无法顺利推进,那么对外威慑力荡然无存,内部若有若无的凝聚力也会快速消失。
凝聚力这种东西,你觉得它有,那它就有,你会畏惧它,做事的时候也会有所顾忌。
当产生否定凝聚力的共同认知时,那就仿佛船要沉了,每个人都得自救,尽可能拆船上木材,供自己活命。
而眼前,不适合用军事手段解决,那就用政治手段。
双方谈判难以互信,只能拉赵基进来当担保人。
能和谈的话,对各方都有好处。
可荆州人、刘表就怕吕布胸无大志,在南阳站稳脚后,调头来打荆州,而不是兵出宛口,再次去争夺中原。
想要和谈,就要牺牲一些东西,比如士民视之如龙的白马,或者张羡。
甚至交州牧张津,也是可以牺牲的。
张津从刺史升格为州牧后,也有窥伺荆州之意。
交州这个地方,看似偏远难管。
可张津根基更弱,一道朝廷诏书,就能废掉张津,换一个人。
当然,这个人名望不能太低,必须是个海内知名的人,不然南海之士也不认你。
张辽也不敢耽误,派出自己的亲信骑士,护卫谈判使者团队前往宛都。
同时飞马通报宛都,请吕布那里派人接应。
免得使者团队被流民军或抵抗、流亡的南阳宗贼误伤。
就这样,用时三日,使者团队抵达宛都,奉命觐见天子,进献荆州各郡的方物。
一切和谈的前提,就是天子安然无恙。
对于眼前的纠纷,刘协也很想快速平定下来。
使者队伍中十几个青壮年士人,刘协就认识两个人,一个是毌丘兴,一个是王粲。
王粲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幕府的长史;后来又成为董卓的左膀右臂,与蔡邕关系极好。
蔡邕独子早亡,见王粲聪慧,就有传承衣钵之意。
董卓死亡后,清算蔡邕那段时间里,王谦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吕布与王谦又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太原发生的变故,除了让贾诩爽之外,王粲也是很爽的。
于是,刘协单独给王粲、毌丘兴赐座,询问:“今朝廷乏粮,急于赈济灾民。朕听闻成武侯隔绝汉水,是何变故?”
毌丘兴毫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