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从他记事以来,各处都是一年不如一年。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河东、晋阳能保证本年度内不衰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进步,相对于持续衰败的各方来说,己方处于一种强化状态中。
赵基也观察远近,春季肯降雨,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哪怕粮食短缺一些,只要降水充沛,那野外的采集渔猎资源也足。
他自然听懂了贾诩的话,不要给他贾诩面子,也不要放纵投降依附的关中诸将。
也不要苛刻对待这些人,如果实在不喜欢,最好当场处死。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对方能适应大司马幕府的严密法度,那就留着;不然的话,最好提前杀了。
否则招降后再杀,会引发其他降将的不必要担忧。
最好就是提前过滤掉。
赵基感觉这家伙可能是察觉到了什么危险信息,才授意自己大开杀戮。
也不好追问什么,毕竟贾诩肯透露暗示,就已经出卖了一些往日的朋友。
再明着问,贾诩还怎么做人?以后还怎么继续提醒自己?
城中,晋阳侯府。
这里也只是初步建造出了轮廓,赵彦也只是来这里转了转,就来到隔壁的大司马幕府。
原木垒砌军营风格的幕府,对赵彦来说也有一种粗犷的安全感。
幕府内东曹赵蕤已被举为侍中,将代表赵基在雒阳议政、执政。
东曹继任者是个很关键的岗位,任何人担任这个职务,都能培养出大量的门生故吏。
只要是经东曹举荐并任职的官吏,先天就欠东曹一个人情。
积累下来,这个太过于恐怖。
赵基宁可空着,让东曹属、东曹属吏来拟定名单,也不想再征辟一个东曹掾。
东曹掾给他的感觉,不像是属吏,更像避让是合伙人。
长史也是,长史是幕府的大管家,影响力很大,如似国相一样。
倒是西曹掾诸葛玄,就相当于一个小管家。
临近出征,赵基时间紧迫。
陪着赵彦转了转晋阳侯府后,又来到一墙之隔的幕府西园,看着老头与韩融讨论、规划园林池塘,赵基就询问赵云:“此次关中征讨贼臣李傕郭汜,子龙可有意乎?”
赵云意动,但还是说:“大司马,李傕郭汜将死之人。比之晋阳侯安危,十个李傕郭汜也不值一提。”
“嗯,那就委屈子龙了。”
赵基侧身站在赵云边上,看着远处蹲在地上画地图的两个老头,笑说:“子龙所部多已遣散,我再补充一批兵士,凑齐五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