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额外奖励五百文钱钞。若提前完成,按提前天数奖励不等钱钞,还奖励布匹、猪肉、米油等物……”
“这……”
陈瑛瞪大眼,这待遇是不是有点太好了,朝廷这简直是乱花钱啊……
宋礼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账本,道:“在京师时,我曾计算过朝廷这种情况的花销,惊奇地发现,朝廷每一里混凝土的耗费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降低了两成。原因就在于工期缩短了,朝廷不过是将缩短工期所节省的银钱,以绩效的方式发放给了民工。诸位认为,会通河疏浚需要几年?”
宋讷皱眉道:“六至七年!”
陈瑛微微点头,肃然道:“最少六年。”
宋礼摇了摇头,起身环顾,自信地说道:“若下放施工之权于民工、匠人,引入绩效制度,我可以向诸位保证,四年,四年期满,会通河必通!”
第三百八十九章 杀首恶,惩胁从
四年时间!
在场之人无不惊愕,按察使陈瑛更是连连摇头,就连耿炳文也认为宋礼夸大其词。
孔讷嘴唇有些干,凝眸盯着宋礼,嘴角微动:“宋大人莫不是开玩笑?会通河河道可是有四百五十余里,虽只有三分之一淤塞,但须知其他河道也需拓宽挖深,况百余里河道没有旧道,人工开凿必是耗时耗力,四年实属太短!”
兖州知府郑刚有些按捺不住,会通河主要施工地界那就是在兖州府内,若过于追求工程进度,而没有考虑实际,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朝廷催工部,工部催兖州府,兖州府催匠人与民工,那匠人与民工催谁去?
他们只能加班加点,日夜赶工,这个过程很可能会累死人,引发骚乱。
到那时,第一个倒霉的还是兖州官吏。
六年缩短至四年,这太冒进了。
郑刚起身,严肃地看着宋礼,问道:“大人可考虑到长、短工问题?”
事实上,古代修河绝不像是电视剧里演的,几十万人常年累用都在河里玩泥巴,统治者也都不是蠢货,知道春天需要种庄稼,夏天与秋天也有农忙的时候,所以修缮河堤之类的活,通常安排在秋收之后,特别是冬季,更是百姓服徭役最频繁的时候,加上冬日是枯水期,更适合这项工作。
天寒地冻?
把表层的土挖掉,不就好了。
不过寻常年景,多是小规模的徭役,比如县城拉几百人弄个水池,州府凑千把人挖个沟。像是几十万规模的民工修河,在明初还是头一次。
而朝廷为了不耽误农事,同时保障会通河疏浚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