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孙俊明冷笑一声,随手将报纸掷在地上,抬脚踏了出去,报纸主版下的“杨中立”(杨时)三字立时被乌皮靴底的尘灰掩去!
如孙俊明般,中举的商籍考生们虽然每天都能在《西湖时报》上见到儒林名士们的尖锐抨击,但均不太当回事——朝廷已公开放榜,难不成还能因为几个大儒的反对就将他们五百名举子涮下去不成?如此出尔反尔,朝廷的威信何在?皇帝陛下的尊严又何在?
就在商举们笃定不乱时,这当儿却发生了桩意外,让儒林对商人的口诛笔伐有了活生生的明证。
不几日,朝野间的舆论就成了一边倒的倾向……
礼部侍郎周紫芝成了众口所指,在朝堂上被胡安国、范冲等人指着骂得抬不起头来;左右谏议大夫直斥礼部失职,要求大理寺介入严查纠办,迫得周紫芝不得不递表自责。
这桩事要从一位上榜的田姓举子说起。这举子名田文新,原是湖州一位丝绸商人,为应诏卖掉了自家丝绸铺子赴京,凭着几分文底和对商事复苏簿的熟稔,一举得中,却被户部一名一赐乐业人小吏认出这位田举子的长兄是广州的某位海商。
朝廷制诏有令:凡涉营海贸或有亲戚涉营海贸者不得应诏报考——但田文新却隐瞒了其长兄为海商的事实!这是欺君大罪!
众儒质问:礼部主事资审勘合,缘何会混入这田文新?
杨时的女婿陈渊直接点出:朝廷主官有受赂之嫌!
***
“血口喷人!”
周紫芝愤而拍案,抖着报纸道:“少蕴兄,这是构陷!是污蔑……简直胡言乱语、不知所谓!”